发布时间:2022-06-15 16:19:02 来源:阅尚佳 访问次数:488次
绘本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也是激发低年段儿童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文学体裁。因此,讲读者应掌握绘本故事讲读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孩子获得认知与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绘本带来的愉悦感受。本文从绘本故事讲读的特点出发,探讨绘本故事的讲读步骤与方法,从而使讲读者较为全面地掌握绘本故事的讲读策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绘本馆经营者和绘本爱好者都逐渐意识到绘本对于儿童的重大影响。图文并茂的绘本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契合了他们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精彩的情节促进儿童的想象力;或生动有趣、或凝练优美的语言提高儿童的表达能力;绘本中的深刻内涵更是能让儿童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情感教育……绘本阅读使孩子终生受益,如何把其中的深刻内涵传递给儿童呢?这就需要讲读者掌握绘本故事的讲读策略,以更好地发挥绘本的育人功能。
一、把握绘本故事的讲读特点
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者没有文字全靠图画来传递信息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也就决定了绘本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讲读方式。讲读前,讲读者应了解其讲读特点。
(一)绘本故事的讲读并避免照本宣科
作者:佩特·哈群斯 著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曾下过这样的定义: “绘本是通过一连串的图画与相对较少的文字,互相结合来传递信息或讲述故事的儿童书。”由此可见,图画在绘本中占据最为核心的位置,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属品,而是绘本的灵魂与命脉。因此,讲读者要善于挖掘画面背后的故事,将作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留白部分转化为语言,并与文字表述部分的故事进行整合,而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全书仅用 44 个字描述母鸡散步的生活小事,但画面中狐狸紧随其后出现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意外,或踩到钉耙,或掉进池塘、蜜蜂追击等画面营造了不同的故事氛围,文字的平淡无奇和图画的紧张跌宕形成了鲜明的反照,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和出人意料的构思。因此,讲读中只照本宣科是无法将画面与文字的滑稽比照凸显出来的。
(二)绘本故事的讲读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活动
讲读者对于文本的解读因为知识体系和经验不同而带有极大的自主性,讲读者得根据自己的理解获取图文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论。伽达默尔认为:“解读是一种意义关系从另一个世界转到自己的世界。”可见,不同的讲读者对于同一作品的理解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同一个讲读者面对相同或不同听众讲述同一作品也会因为听众的视线、神态等反应,做出不同的节奏调整。
(三)讲读的过程是开放、双向互动的
讲读者在活动过程中应创设良好的氛围,构筑与听众之间平等交流的对话平台,给听众充分的信任,使他们获得心理安全。图画书中更多时候提供的是直观形象,讲读者引导听众在读懂、品味、联想、想象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沟通意义和体验价值的对话过程,将具体的图像转化为抽象的思维,启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乐趣,并从故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绘本故事讲读的步骤与策略
(一)故事前——“准备姿势”
1.精选文本,多方考虑
儿童是图画书阅读的主体,很多时候家长们在为孩子挑选绘本时用自己成年人的功利标准衡量是否值得选择,围绕是否能增长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的识字水平等方面作为评判标准,这其实已经偏离了我们让孩子在绘本中体验故事的趣味性的初衷了。
因此,讲读者在选择绘本时,应遵循一切从儿童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的特点,结合绘本的图画风格、主题呈现、艺术特点等,选择具有艺术价值与审美水准的经典绘本,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启发想象力,收获更多成长与启示。
2.研读文本,深入故事
作者:(日)松居直 著
刘涤昭 译
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研读文本,深入故事的目的是以讲读者自己的解读经验引导孩子解读故事,从而使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研读文本包括了解作者画者、角色性格、情节发展、写作背景等,都能让讲读者更好地将绘本的内容和意义传递给孩子。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表述:“讲绘本的人如果能与好的绘本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并自得其乐,必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优秀的绘本创作者在图像中常隐含了丰富的信息,即使是相同的主题也会因为作家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展现出各异的情绪表达与思维特点,讲读者需具备敏锐的图像洞察力,发现蕴藏于图像中的关键信息,从而避免在讲读过程中出现遗漏或错误。
因此,研读故事文本,把握故事基调是顺利进行讲读的保证,更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二)故事中——“四大策略”
1.把握基调,注意讲述方式
作者:王早早 著
黄丽 绘
出版社:海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
作者:邓正祺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06月
作者:[美] 朵琳·克罗宁 著
[美] 哈利·布里斯 绘
陈宏淑 译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04月
作者:(英)布朗
林良 译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不同类型的故事情感基调在讲读方式和风格上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寓意深刻哲理性强的图画书,如《安的种子》《森林大熊》《田鼠阿佛》等作品,可用优美的语调娓娓道来;角色丰富情节性强的图画书,如《葡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温馨恐龙系列讲读时可配上肢体语言、语调语气的变化进行声情并茂的演绎;民间故事如《虎王子》《漏》的讲读则可以更加口语化,在故事的发展中进行气氛的渲染。讲读者应善于把握故事中感伤、温情、愤怒、诙谐等情感基调,并选取恰当的讲述方式营造故事相应的氛围。如《蚯蚓的日记》中以诙谐幽默的语调,传达关于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讲读《月亮先生》时要配合故事的节奏和基调,语调由平缓到惊险,让听众跟随月亮先生惊心动魄的旅程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如《大猩猩》中鲜艳的红色和冰冷的蓝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安娜内心的孤独与压抑,讲述时应娓娓道来,语调时而深沉,时而柔和,体现安娜渴望得到温情的主题。
2.预测推理,丰富想象
作者:(英)本·科特
金波 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8月
作者:(德)达妮拉·库洛特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叶圣陶先生曾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绘本中预留的无限空间,让孩子根据整体故事情境,通过预测推理,对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传递的背后信息,是讲读者需掌握的一大技巧。例如,讲读《小猪变形记》、《狐狸爸爸鸭儿子》时,可让孩子预测封面,猜猜这讲的是什么故事,儿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想象,得出更多的可能性,这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超越了作品原本想表现的内涵;绘本内容具有可拓展性,讲读者还可启发孩子想象故事的情节,如《搬过来搬过去》中长颈鹿搬进鳄鱼的家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那鳄鱼搬进长颈鹿的家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孩子们根据绘本重复性和自身经验性的特点,猜测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在故事的结尾,通过讲读者对画面和情节的渲染,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后,可猜测结局、改编结局、表演故事等方式展示绘本,孩子在想象创造中更能深入地理解绘本。
3.游戏精神,享受乐趣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家劳伦斯·科恩《游戏力》中指出:“游戏是孩子的第一语言。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什么,那么最好的方式是“玩给他看”,而不是“说给他听”。”在绘本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建立规则,也能了解绘本所传递的内涵,更能增强讲述者与听众间的关系。
作者:熊亮 著
果麦文化 出品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作者:(日)宫川比吕 著
(日)林明子 绘
爱心树童书 出品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绘本游戏大致可分为语言类、益智类、表演类、音乐类、体育类等。如讲读《老鼠娶亲》可配上朗朗上口的儿童歌谣,设计成语言类的游戏;讲读《一园青菜成了精》这首趣味无穷的童谣可配上各种乐器来表现蔬菜们的神气活现;《驴小弟变石头》《要是陀螺转起来》等可设计成益智类的游戏;《艾玛的想象》《鳄鱼怕怕 牙医怕怕》等绘本能培养儿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适合开展表演类的角色扮演游戏。这些形式多样的游戏不仅使儿童更好地感受绘本的内涵,更能进一步体会绘本带来的愉悦。因此,讲读者要根据故事的结构和情节的节奏变化,将绘本阅读与儿童的游戏精神有效融合。
4.延伸拓展,升华主题
作者:李欧·李奥尼
爱心树童书 出品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作者:(美)李欧·李奥尼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
绘本延伸活动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活动之一,通常包括表演、美术、音乐、讨论、探索五大类型,能够对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起到启蒙作用,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完整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讲读者针对每一个有无尽发散性的故事中找到出发点,从内容、情节、文字表达、艺术风格等进行延伸活动的挖掘。比如《小黑鱼》“拼贴“的艺术风格、《走出森林的小红帽》中“拓印”和“剪贴”的风格可进行美术领域中的手工活动;在语言领域中,可开展辩论会、聊书、讲读写等活动,如《蒂科与金翅膀》中,可挖掘主题通过辩题“如果你是蒂科,会留下与众不同的金翅膀,还是做回一只普通的小鸟”来拓展;《三只山羊嘎啦嘎啦》则更侧重于音乐领域,可通过踏脚的节奏来感受故事的张力,让孩子调动感官与动作享受绘本的乐趣……在绘本阅读活动的拓展中,讲读者仅仅具有精深的专业是远远不足的,我们除了要广泛涉猎,还需学会“联结”与“整合”,在各个领域和层面做到有所涉猎,才能敏锐抓住绘本的扩展点,高效地开展阅读拓展活动。
(三)故事后——反思与后记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讲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促进讲读者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讲读故事过后,讲读者应反思整个过程,回顾成功之处,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之处,仔细琢磨,及时补救;而思“得”与“失”的最终目的是思改,最终探索方法,提出策略,使自己在下一次的讲读中更精益求精。
三、结语
图画书讲读的策略和技巧不计其数,可无论学习了多少理论,没有进行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在讲读活动中关联图画书作品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掌握讲读的方式和策略,关注儿童的阅读心理和状态,不断完善讲读过程,保持活动的创造性,并在实践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才会使儿童在阅读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与艺术的滋养。
本文作者:陈冬冬,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小学。
上一篇: 给孩子最好的早期阅读